2012年5月7日

翁福居福居翁居福居

 2021.5.6九二叟邀約往大社觀音山北段稱駱駝山下訪翁福居先生。年已82歲,翁福居真是福居翁,晨五時起收視NHK,所得資訊身體力行,服膺3S3H(Slender,Simple,Sense微小、簡單、有意義;Health,Happy,Honour健康、快樂、尊嚴),由醫學上疾病壓縮理論發展為「成功老化」。現以實現「築夢」尋找理念相投的有福人共同努力達成夢想。

【參考資料】 :
76歲拿碩士翁福居全國第一  
       
活到老、學到老。高齡七十六歲滿頭白髮的翁福居,今年取得實踐大學老人保健碩士學位後,成為全國最年長的碩士;他笑說,因為不會玩電玩被孫子笑,才興起重返校園的念頭。
       
       
一生搞建築臨老學保健有趣的是,畢業後的翁福居,也曾經困擾於「我是誰」、「如何找自己」等問題。如今,他以數十年的建築專長,積極規畫打造一處銀髮養生俱樂部的老人生活村,並分享個人「微小、簡單、有意義」的三S養生觀,向「吃百字」的「健康一一」目標邁進。

         
小時受日本教育的翁福居,民國四年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台北工業學校建築科。結束廿六年服務於前省府公共工程局(省住都局前身)的公務生涯,即投入建築、顧問業。

       
近八年專心在高雄縣大社鄉經營養生御膳餐館的他,今年六月取得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的老人保健組碩士學位後,已被教育部高教司記錄為國內迄今最年長取得碩士學位者。

       
談到老來讀書,翁福居說,很多人都愛問他是否因「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但他讀書的原因,只是因為教授朋友的鼓勵,加上四年前他的孫子玩電動時,曾笑他「阿公好笨、不會玩電動」,才讓他決定重嘗學生滋味。否則,平時他就經常動腦筋,接觸新知。

       
四年的求學過程中,每周搭車到台北上課,全勤、上課不打盹是他的特色。小他好幾輪的年輕同學,有人還會對他貼上記性差、老頑固等標籤。但翁福居得意地秀出以精美文字、圖表紀錄的廿三本上課筆記本,並表示,年輕人都記在腦中,不愛做筆記;但他筆記做得好,返家後又加強複習,因此讓上課教授經常拿他為例,將年輕同學們的求學精神比下去。

       
生活重規律像火車一樣讀的雖是老人保健,但論文仍不離建築專長,探討老人居住環境的適應滿意度問題。翁福居說,他相當重視規律生活,「像火車一樣」,每天清晨五時起床,晚上八時卅分就寢。他還強調,要活就要動,且是大腦、身體都要動。身體活動,他不提倡單調式的運動,鼓吹「生產性運動」,透過工作、生活過程可能伸展的各項動作,將全身筋骨都活動到。迄今,翁福居直膝彎腰,仍可不費力地手碰地。

       
對養生之道,翁強調,「少吃多吃、多吃少吃」,且生活維持基本需求的「微小、簡單、有意義」等三S觀念。他說,平時少吃些、不偏食,個人生命就可多吃些。對時下年輕人常浪費食物、物慾過多等,他也說很看不過去,但他不會當面訓人。

       
儘管妻兒住在生活機能良好的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一帶,但翁福居說他住不習慣。現在每天常坐在湖光山色環繞的餐館閣樓陽台,埋首設計桌,為夢想中銀髮養生俱樂部製圖規畫。他想把個人養生觀分享,並鎖定中高階層十多人,希望老來伴能分享生活喜樂。
( 2006-11-15 中時電子報 /陳宏銘/高縣報導)   
scl2012-10-09 11:03:48 回應

(退休十年的雜想)
我們老了,退休了,終於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回歸家庭)」,進入屬於我們自己的老年。
我們沒有再去為社會做奉獻,沒發揮餘熱,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累積遺產。而是試著過起自由、輕鬆、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頤養天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海南過冬。
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理想的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哪,住到哪,玩到哪。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吃美食,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別幻想長命百歲,時間不會為你駐留,大事小事都應盡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長年以來懷抱的夢想,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退休了,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但是對於親人、對於兒女,或是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往日我們做的貢獻是無條件的,但今日若想索取,就有條件了。
別幻想社會會如何善待我們,別幻想兒孫會如何孝敬我們。
尤其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的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也別再製造太多的親情,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兩者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後者是要藉由道德和法律來約束。
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受傷害的只是自己。
當然,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因為我們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
少說「是」,多說「不」。
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捨棄。
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的親戚七十五歲,原來身體很好,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想的流淚。自己克勤克儉,供孫女上高中、讀大學,可說是鞠躬盡瘁。然而,後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她突發得到腦疾,送醫險些不治。如今,孫女仍在高興的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身體垮了,孤獨地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伴著她。
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我的同事退休後存款無數,生活無慮,但仍拚命掙錢,每週去代三十多堂課,喜歡電腦和旅遊,卻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
不幸,退休才兩年,就因癌症而去世。
躺在病床上,我去探望他時,只見他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是很有名氣的老師,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塞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
兒孫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子的錢又躺在銀行,那好意思不拿出來呢!
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才沒有重蹈覆轍。
謝謝前輩!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癡心。總以為自己仍和年輕時一樣無所不能。做事總往好的方面想,卻很少考慮風險。其實,六十歲以後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反應遲鈍,出現事故的機率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繁瑣、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麼規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假的白色沙灘,有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準備安度晚年,多美的事!
可惜,他們非要把正在放暑假的孫女接來玩水。
不料,孩子溺水身亡!
剎那間美好的晚年成了噩夢,自己毀了自己的餘生。
而就在那個夏天,同一個沙灘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悲劇。
社區裡幾個老太太負責照管孫輩,一群老人常聚在一起閒話家常,孩子們則在周圍玩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可是,該回家時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竟然失蹤,幾年來杳無音信,這位奶奶晚年的悲慘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
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了麻煩,甚至釀成災難。
何不頤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
老年人有好多事情可以做,好比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自己照顧好自己,經營好自己豐富多采的晚年生活吧!

 回覆 轉寄

林身振 scl.chiche@gmail.com
10:34 (0 分鐘前)
寄給 密件副本: ho、 密件副本: 黎頌勳、 密件副本: 黃森一院士、 密件副本: 吳沛晴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李雅明 <lym3412@gmail.com>
日期: 2012年10月9日上午9:27
主旨: Fwd: 退休十年的雜想
收件者:



(退休十年的雜想)
我們老了,退休了,終於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回歸家庭)」,進入屬於我們自己的老年。
我們沒有再去為社會做奉獻,沒發揮餘熱,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累積遺產。而是試著過起自由、輕鬆、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頤養天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海南過冬。
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理想的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哪,住到哪,玩到哪。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吃美食,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別幻想長命百歲,時間不會為你駐留,大事小事都應盡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長年以來懷抱的夢想,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退休了,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但是對於親人、對於兒女,或是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往日我們做的貢獻是無條件的,但今日若想索取,就有條件了。
別幻想社會會如何善待我們,別幻想兒孫會如何孝敬我們。
尤其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的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也別再製造太多的親情,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兩者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後者是要藉由道德和法律來約束。
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受傷害的只是自己。
當然,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因為我們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
少說「是」,多說「不」。
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捨棄。
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的親戚七十五歲,原來身體很好,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想的流淚。自己克勤克儉,供孫女上高中、讀大學,可說是鞠躬盡瘁。然而,後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她突發得到腦疾,送醫險些不治。如今,孫女仍在高興的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身體垮了,孤獨地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伴著她。
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我的同事退休後存款無數,生活無慮,但仍拚命掙錢,每週去代三十多堂課,喜歡電腦和旅遊,卻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
不幸,退休才兩年,就因癌症而去世。
躺在病床上,我去探望他時,只見他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是很有名氣的老師,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塞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
兒孫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子的錢又躺在銀行,那好意思不拿出來呢!
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才沒有重蹈覆轍。
謝謝前輩!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癡心。總以為自己仍和年輕時一樣無所不能。做事總往好的方面想,卻很少考慮風險。其實,六十歲以後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反應遲鈍,出現事故的機率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繁瑣、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麼規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假的白色沙灘,有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準備安度晚年,多美的事!
可惜,他們非要把正在放暑假的孫女接來玩水。
不料,孩子溺水身亡!
剎那間美好的晚年成了噩夢,自己毀了自己的餘生。
而就在那個夏天,同一個沙灘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悲劇。
社區裡幾個老太太負責照管孫輩,一群老人常聚在一起閒話家常,孩子們則在周圍玩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可是,該回家時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竟然失蹤,幾年來杳無音信,這位奶奶晚年的悲慘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
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了麻煩,甚至釀成災難。
何不頤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
老年人有好多事情可以做,好比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自己照顧好自己,經營好自己豐富多采的晚年生活吧!
scl2012-05-12 11:19:21 回應
金融高階主管退休的黃水淋,有個外號「WATER爺爺」,天天都是他的志工日,機場、捷運、醫院、博物館等單位都有他的身影。他的信念就是把服務對象當成老闆,扮演好志工角色。

每週一、三、五上午及二、四下午,黃水淋都會準時出現在松山機場第18號柱旁的國內線大廳服務台,除了穿上機場提供的灰色志工背心,再佩戴黃色志工帽子及背章,還自行準備了一付白色手套,親切的向每一位經過的旅客露出微笑。

黃水淋不會只等著旅客到服務台提出問題,而是時時觀察旅客動態,如果有人顯得不知所措或有所困惑時,他就主動上前伸援手,協助旅客看航班時刻表、指引搭機動線,有時還幫沒訂到位的旅客向航空公司爭取候補。

黃水淋曾是金融業高階主管,在民國80到90年間,正值國內線航空蓬勃發展時期,他因業務需要,每星期都要到松山機場搭機,往返台灣北中南東等地。

黃水淋說,86年有一天,他在松山機場提領行李時,剛好看見機場招募志工的海報,他心想自己是松山機場的常客,都是接受別人服務,將來退休後何不到松山機場當志工,換他服務別人。

黃水淋的心願直到96年退休那一年才實現。5年來,黃水淋已是松山機場非常專業的志工,熟悉機場設施及動線,有時還負責學校等團體參觀導覽及解說。

黃水淋的志工專業,除了佩戴志工證可以證明外,隨身攜帶的保母證,更讓人佩服。黃水淋很自豪退休時,純為了多學一些東西報名保母訓練課,並拿到保母證,現在機場若有帶小孩的旅客忙不過來時,他會先秀保母證給旅客看,取得信任後,再幫客人哄抱小孩。

對黃水淋來說,志工不是生活點綴,而是認真當成一種志業,所以天天都是志工日。除了機場外,週四晚上黃水淋會揹著一大袋玩具,在馬偕醫院癌症兒童病房陪伴癌童玩遊戲;週二上午出現在兒童育樂中心,週一、五下午現身內湖科技園區探索館;週六晚上又可在捷運忠孝復興站見到他;週日下午在長榮海事博物館服務,每個月的其中一個星期日,留給台北市立動物園。

黃水淋當志工的原則,就是把每位服務對象,從嬰兒到老人,都當成老闆,盡最大努力做好服務,即使是旅客的抱怨,也認真聆聽,他希望為每一個志工的單位的形象加分。

不少旅客對黃水淋留下深刻印象,當旅客對他豎起大拇指稱讚時,他總是謙虛的搖搖頭。他說,志工讓他的退休生活充實又快樂,還能在不同領域學習新知,該說感謝的是他。

黃水淋說,擔任志工要把自己以前的一切放下,以同理心面對並服務群眾。就像在松山機場,每當看到有人對主管送往迎來時,他就想到從前也曾被人送往迎來,但他清楚,現在自己的角色就是志工,無論什麼身分的人,他服務的態度都是一致的。

很多人問他,每天都在當志工難道不累?退休了為何不好好享受人生。他卻認為,當志工也是在享受人生,讓他可退出職場以後,每天仍享有不同變化的生活,因為志工的工作,他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群;不求回報的服務,讓他每天都有很快樂的心情,更讓他深刻體會人生還有什麼好計較呢?

黃水淋的太太還未退休,不但支持黃水淋的天天志工日,假日也跟著黃水淋當志工,每週六晚上7時到9時,在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夫妻倆分別負責2號及4號出口的志工服務。

黃水淋開心的說,週六上午是他和太太一起學國標舞的時間,晚上兩人一起到捷運站當志工,志工讓他們夫妻的老年生活更豐富。

黃水淋除了奉獻時間,還不忘充實自己,近兩年松山機場國際旅客愈來多愈,為了有能力服務外國旅客,黃水淋還安排週二、三晚上到社區大學上日文課,週三下午,和社區大學同學一起讀英文。他說,除了自我成長外,也希望為機場服務水準的提升,盡一分小小的心力。
scl2012-05-10 13:04:19 回應

你知道什麼是(family)嗎?
你真的了解(family)這個詞背後的含義嗎?
當你知道答案後,你會大吃一驚的!
  FAMILY 家庭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爸爸            媽媽     你們
 為什麼男人需要一個妻子WIFE? 那是因為妻子:
            W---Washing 洗衣
             I---Ironing 熨衣
             F---Food 做飯
             E---Entertainment 讓老公開心
 為什麼女人需要一個丈夫HUSBAND?
那是因為丈夫:
               H---Housing 提供住房
               U--- Understanding 理解
               S---Sharing 分擔
               B---Buying 購物
               A---and 以及
               N---Never 從來不
               D---Demanding 讓人費心

 你知道一個简單的(“HELLO 可能是一個很甜美的詞語嗎?
尤其是當這個詞是從你心愛的人口中說出時, HELLO )這個詞意味著:
  H=How are you?
      你好嗎?
  E=Everything all right?
      一切進展順利嗎?
  L=Like to hear from you
      我很高興能知道你的消息!
  L=Love to see you soon!
      希望能盡快見到你!
  O=Obviously, I miss you ..... so, HELLO! Good day!
      很明顯,我很想你所以,你好!你好呀!
 在今天,以及以後的每一天, 對他們說(Hello)!

scl2012-05-07 05:41:21 回應

翁福居碩士論文
老人對住宅環境之生活適應與滿意度研究-以高雄市苓雅區、楠梓區為例
  台灣人口高齡化,2007年老人人口比例或將達10%。老人增多,需求多樣化,加上不健康老人感到空間障礙,對居住環境產生不適應現象,而牽連到老人身體不自由時家族的照顧支持問題。本研究藉由結構式問卷調查,瞭解老人對住宅環境之適應狀況及所期望的住宅環境,並輔以焦點團體質性訪問方式,邀請學者、專家討論「改進住宅環境促進老人相互扶助功能」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