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北投說故事 - 網路資訊
地熱谷
溫泉博物館前的露天劇場
北投溪第一瀧
北投溪第二瀧
瀧乃湯:現存最早古老浴池是「瀧乃湯」,建築流露濃濃的歷史風情,光站在門口,就不斷看到阿公阿媽泡湯客進進出出,私人經營的瀧乃湯一直維持低廉收費風格,到現在一人90元,拿出100元鈔票還有找,難怪生意很好。
千禧湯 : 千禧湯是公辦民營的著泳裝男女混和大眾露天溫泉浴池,價格非常便宜,環境設備也維持得相當不錯,花點小錢體驗北投地區僅有的露天青磺泉,實在是很讚的選擇。園內共有六個池子,四個熱池與兩個冷池,池子是以石頭堆砌而成,特別有泡湯的風味。溫泉出水口順流經四個階梯池,由上往下每個池子溫度略降。整體來說,考量價格與設備品質,千禧湯可說是北投最超值的溫泉浴池,實在是預算有限者的一個好選擇。如果要再追求更高質感的泡湯環境,那至少就得多付出十倍以上的代價囉。
青磺泉為天然湧出溫泉,泉溫約攝氏80 ~ 100度,是酸性極高的硫酸鹽泉(pH 1.4),具有硫磺味,含有微量「鐳」元素(「鐳」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地球上只有極少數的礦石內含有鐳元素,據說對筋骨痠痛及血液暢通特具功效)。膚質脆弱或有濕疹.異位皮膚炎等的人請勿嘗試,同時因溫泉具腐蝕性,尤其金屬類特別嚴重,入浴前別忘了把身上的飾品取下,要不然泡完金項鍊會剩半條喔!
梅庭: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門口門柱上有于右任 先生書寫的「梅庭」題字。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溪河谷興建,頗具野趣,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鄰接北投溪,石造坡崁兼具圍牆及城垛特色。
北投文物館: 據說曾經做為日本「神風特攻隊」招待所的「北投文物館」: 建造於1920年,原為一座溫泉旅館「佳山旅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由外交部接管,依序變為安置軍民的「佳山宿舍」,招待官員的「佳山招待所」,之後拍賣民間,由私人豪宅轉變為「臺灣民藝文物之家」,1984年正式改為「北投文物館」,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之一。
不動明王石窟「明王寺」
曾作為張學良故居的「少帥禪園」 : 建於日據台灣中期的1920年代,原名「新高旅社」在北投溫泉區頗有盛名,是當時士紳名流飲宴泡湯非常喜歡光臨的地方;二戰末期曾被日軍當做神風特攻隊出戰前夕的慰安處所,年輕隊員在此恣意狂歡後飛向生命的終點;1960年代,東北少帥張學良和其 夫人趙一荻被老蔣總統安排居住於此,因堅決抗日發動西安事變而被長期幽禁的愛國主義者和日本軍國主義神風特攻隊因歷史的造化竟然有了聯結。
防空壕迷宮 : 位在中山路三叉路口處之山坡林地(梅庭對面),由捷運新北投站下車,往東沿中山路直走即可到達,步行約10分鐘;前身是日據時代的防空壕,多年來已廢棄不用,附近雜草叢生,佈滿垃圾。由於兒時的防空演習經驗,和其內部四通八達的壕溝,在地方推動下整建為兒童迷宮。
汨汨瀧瀧聽北投
北投溪源於地熱谷,流經北投公園時常見溪水因河床的高低落差,形成了許多嬌小迷你的小瀑布,這些小瀑布稱為「瀧」。「瀧」本意是湍急的水流,但北投溪的瀧卻不怎麼的湍急,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那種,只像是一條淨白的絲帶輕輕地滑過了起伏的河床,弧線優美,柔順旖旎,只待燦爛陽光灑下,一片鏤金錯彩的藝術作品就此完成,偶而水花濺起,翾風迴雪的美景,不絕如縷。
整條北投溪共有五個「瀧」,最下游者為第一瀧,其中又以第二瀧的風光景色最為耽美。二瀧溪水沿著光明路的仿石板道而行,在過瀧之前,深淺不一的河床遍佈著奇岩異石,岩間小草順流而生,將透亮的翠綠色疊映入了孕涵青磺的水分子中,一旦過瀧而下,景象瞬變,只見茂密綠林將光線靜止於瀧前,崢嶸的枝葉與星羅的河石將狹長的瀧下構築起一幅翳翳隱晦,脫垢離塵的世外風光。
汨汨溪水日日過瀧而流,沉浸著陽光,沉浸著歲月,也沉浸了所有湯花間的愛戀與故事。下回來北投時可別忘了,來看看這一窪窪過瀧而流的溪水,也順便聽聽它們在流動時,是如何沙沙輕呢著北投的百年風華。
石拱橋的百年流光
古樸的石拱橋座落於北投公園內,周遭枝葉扶疏環繞整片,碧綠、翠綠、釉綠、墨綠,綠意盎然一年四季,一如黛綠年華少女,長年的青春洋溢,搖曳生姿;橋下溪水潺潺,北投溪不捨晝夜輕柔呢喃的流動著,旖旎編織另樣的春花秋月,俗事沉浸,漫隨流水,晴空四垂。
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閒立於石橋兩側,什麼都不做的,就只看著石橋上往來行走的男男女女,這會是一種單純的樂事。形單影隻者疾行走過,身後堆起一陣無形氣漩;戀人繫手親蜜而過,晴空飄落漫天落英;或是純真兒童飛跳蹦過,或是年長老者緩步踱過,每次石橋上的行走,都成一幅引人入勝的風情畫。
猶記松嶋菜菜子在日劇《百年物語》裡穿著白紗套裝,踩著單車穿過鎮上小橋的景象,劇情最後雖是讓女主角不慎跌落溪水中,濕透了全身,然卻讓觀者留下了「弱柳萬條垂翠帶,殘紅滿地碎香鈿」的浪漫遐思,連波無限,秋色正芬芳。
說也奇怪,窈窕淑女確實常喜佇足橋面上,有時拾起手機低頭看了看,有時又飄然轉身踅回來時路,也許她們早知自己會是眾人目光的焦點,故意展妍石橋上;也或許就只是貪戀石橋的綠波細柳,草薰風暖氛圍,才會不住的徘徊石橋上,也徘徊在公園的四時裡。
公園裡的日子過的很是緩慢,然石拱橋上的時間卻走的太快,一種相思總有兩處閒愁,轉眼間一日已向晚,再轉眼古樸石拱橋竟已橫跨流光百年。「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佇立石橋的美人啊,妳莫要再蹙眉,可知我的情感並不比妳來的少,無奈現在已是天色漸淡,酒罷人散的時刻了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