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協會備受會員歡迎,也引發討論的「畢業班」附刊第二期也隨會訊夾寄附贈。
以下是「畢業班」第二期的封面旁白,頗具人生蕭瑟之感:
遠行
我們並不在意自己一天天變老,
只是不喜歡生命裡那種秋天的味道。
沈重的步履
應和遠方傳來的號角,
名利、愛恨、未竟的夢啊,
都變得如此虛無飄渺。
畢業這一刻終會來到,
人人都無所逃。
燈光暗滅之前,
幸虧有著夕陽無限好。
把一切打點妥當;
該信託的信託,該打包的就打包。
凡事不需強求,
留下來如果惶然無知,對誰都不好。
倒不如在啟程之前,
將對人生的依戀,化作滄海一聲嘯http://www.wretch.cc/blog/arptaiwan/32168251
任何意見歡迎回應或email:scl.chiche at gmail.com
scl 於 2010-07-23 04:09:13 回應
7兄弟侍百歲母 1天1人排班陪伴
〔記者廖雪茹/竹縣報導〕5年來,新竹縣陳家7兄弟每人依長幼排序,每天輪流回家陪伴高齡百歲的母親吃飯、說話、回憶過往,把老媽視為精神堡壘,有事就「調班」,沒有一天缺席;眾鳥歸巢,百歲婆兒孫環伺,安享晚年生活的情景,煞羨不少鄰居。
新竹縣竹東鎮三重埔的陳家7兄弟,年輕時分散到台中、基隆、竹市等地成家立業;退休後,改建老家三合院,陸續返鄉定居。
陳彭上妹老太太是陳家的大家長,與民國同年,身體還算硬朗,7、80歲時,還會跟著兒媳上山割草餵牛;5年前,不小心跌倒,兒子們不捨她再勞動,聘請1名印尼籍看護,還約定7兄弟每天輪流陪媽媽,唯一的女兒也常偕夫回家探視,手足間感情融洽。
老太太有8個孩子,加上26個孫子、40個曾孫,子孫滿堂,更在平凡生活中實踐以孝傳家的風範。
「媽媽,您今天氣色很好!」每個星期一,81歲、從鐵路局退休的老大陳熙臺,早上8點許進門先向母親請安,一整天,母子倆如影隨形。吃飯的時候,兒子幫媽媽夾菜、餵食;兒子會主動聊起童年往事,陪老媽看她最愛的歌仔戲;坐久了,兒子攙扶母親在附近農路散散步。晚間10點,看著媽媽就寢,兒子們才放心離去。
星期二、三、四,…一直到星期日,7個兒子依序輪流「值班」,天天上市場採買媽媽愛吃的菜。逢年過節時,陳家最熱鬧了!子孫如眾鳥歸巢,從各地返鄉,在公廳「穎川堂」祭祖,飲水思源。
玻璃技工退休的老三陳裕發說,母親從橫山大山背嫁到竹東,父親陳鏡明讀過漢書,曾任里長,熱心地方事務及五穀宮廟務;母親勤儉持家,農事一把罩。民國80年,父親過世後,母親還繼續務農,並堅持自己下廚。
老太太的話不多,飲食清淡,沒有山珍海味等豐盛物質享受;但有兒子待在身邊,她心情愉悅、氣色紅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3/today-love1.htm
百歲婆陳彭上妹有兒子們輪流陪伴身邊,安享晚年生活,每天都心情愉悅。圖為三子陳裕發。 (記者廖雪茹攝) |
逢年過節時,陳家最熱鬧了﹗陳家子孫如眾鳥歸巢,從各地返鄉在公廳「穎川堂」祭祖,百歲婆陳彭上妹(第2排中)兒孫環伺,煞羨不少鄰居。(陳家提供,記者廖雪茹翻攝) |
新竹縣竹東鎮三重埔的陳家7兄弟,年輕時分散到台中、基隆、竹市等地成家立業;退休後,改建老家三合院,陸續返鄉定居。
陳彭上妹老太太是陳家的大家長,與民國同年,身體還算硬朗,7、80歲時,還會跟著兒媳上山割草餵牛;5年前,不小心跌倒,兒子們不捨她再勞動,聘請1名印尼籍看護,還約定7兄弟每天輪流陪媽媽,唯一的女兒也常偕夫回家探視,手足間感情融洽。
老太太有8個孩子,加上26個孫子、40個曾孫,子孫滿堂,更在平凡生活中實踐以孝傳家的風範。
「媽媽,您今天氣色很好!」每個星期一,81歲、從鐵路局退休的老大陳熙臺,早上8點許進門先向母親請安,一整天,母子倆如影隨形。吃飯的時候,兒子幫媽媽夾菜、餵食;兒子會主動聊起童年往事,陪老媽看她最愛的歌仔戲;坐久了,兒子攙扶母親在附近農路散散步。晚間10點,看著媽媽就寢,兒子們才放心離去。
星期二、三、四,…一直到星期日,7個兒子依序輪流「值班」,天天上市場採買媽媽愛吃的菜。逢年過節時,陳家最熱鬧了!子孫如眾鳥歸巢,從各地返鄉,在公廳「穎川堂」祭祖,飲水思源。
玻璃技工退休的老三陳裕發說,母親從橫山大山背嫁到竹東,父親陳鏡明讀過漢書,曾任里長,熱心地方事務及五穀宮廟務;母親勤儉持家,農事一把罩。民國80年,父親過世後,母親還繼續務農,並堅持自己下廚。
老太太的話不多,飲食清淡,沒有山珍海味等豐盛物質享受;但有兒子待在身邊,她心情愉悅、氣色紅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3/today-love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