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金銀紙雜記 /林曙光

金銀紙雜記 /林曙光


 金銀紙是中國神靈的貨幣,乃世界上其他各族所無的,可見是民族性投影的產物;鄰邦日本、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但都沒有為神靈燒金銀紙的風俗。這種燒金銀紙的習慣,不僅民間盛行,連最盛大的孔子、城隍、文昌等的祭典,由官方主持,也都有燒金紙一節,可見官民齊一步驟,樂此不疲。台語「去廟裡拜」叫做「去燒金」,可見民間燒金代表一切崇敬,不燒金是無以表達的。

金銀紙的起源         
 金銀紙是什麼時代發生的呢?大約有兩說。一說是後漢的蔡倫發明了紙以後,因供過於求,銷路無法開拓,他乃想出一計,裝死臥在無底棺材,讓家人在靈前燒銀紙,然後甦生過來,宣稱用冥錢贖命的;因此紙有了新的用途,也就利市百倍;不過我認為此說缺乏說服力。另一說則因「李世民遊地府」的故事而傳揚開來的。東海龍王敖廣因犯滔天大罪,婉請唐太宗救他,太宗也接受了。但他不該和魏徵下棋時,在魏徵打瞌睡流汗中為他搧風,所以龍王被魏徵所斬。龍王以為太宗「金收樓拆」,就到地府控告,乃有太宗遊地府一幕。閻王以為太宗陽壽不該絕,令太宗承諾派人到天竺取真經為龍王超度後即放他回陽,但他一路上受到許多鬼魂的阻擾。幸而途中遇豆腐公、豆腐婆,兩老以做豆腐維生,每天將節餘的錢買金銀紙燒,在冥府銀行有不少儲蓄。太宗乃以回陽後歸還的條件,先借出金銀散發眾鬼魂,始得平安回陽。無疑地,這段故事對燒金銀紙的功用,講得太妥切了。如果此說屬實,金銀紙可說是陽世紙幣的先河。

金銀紙的製造
 最初台灣的金銀紙是由對岸的福州、溫州等地進口的;由福州的竹紙製造的叫做福紙或福甲;由溫州產的竹紙製造的有大南平、元甲、小南平三種,不但紙質優美,張數也不短少,但價錢不便宜。

 金銀紙的材料是竹紙、錫箔及金藥;金藥是槐花、明礬、康淘等混合煮成的,所以台灣人學會了褙法以後,除了仍由福州、溫州、永春等地進口成品以外,同時進口材料在台灣加工。不久,台灣也能生產粗紙,銀紙類便漸漸改用台灣粗紙製造。

 台灣粗紙主要產地在竹山,是將長到快一丈的桂竹筍砍斷,然後砍成四片放進池裡,用石灰水浸約二個月後,以石碖碾碎成竹漿然後製造的,不脫手工藝的範疇,品質比較唐山紙遜色太多了。

金銀紙的種類
 竹紙褙上錫箔,然後依規定尺寸裁就成銀紙,在銀紙上以木版印刷財子壽,再褙上金藥就成為金紙。另有紙錢及其他,約可分為四種:
一、一、金紙
1.                                                 1.    大太極,是天公金。
2.                                                 2.    二太極,是三界公、南北斗金。
3.                                                 3.    天金、刈金,敬天公、三界公,南北斗即大神道時用。
4.                                                 4.    壽金,敬神明時使用。
5.                                                 5.    九金,敬土地公、地基主時使用,祖宗如做過功德,忌辰年節時,亦可併用。

二、二、銀紙
1.    1.    銀紙,以錫箔大者是上選,敬魂界時使用,用來敬祖宗,犒賞神將神兵及好兄弟、廟子公等。
2.    2.    花金、花銀,印有蓮花,為出嫁的女兒給已故父母親用。

三、三、紙錢
1.         1.          補運金、補運錢,敬大神道時用。
2.         2.          經衣,印有衣服及剪刀、尺等,給五營兵將及好兄弟、廟子公等。
3.         3.          白紙,刻有波紋線條,是輔幣,用途如前項。
4.         4.          高錢,謝神時,吊於燈座雙邊。
5.         5.          庫錢,做功德時燒,附有憑據,可向庫官支用。
6.         6.          床母杉,逢年過節時燒給床母,七娘媽生也要燒。

四、四、其他
1.      1.      雲馬、總馬,送神、接神都要燒。
2.      2.      墓紙,掃墓時,以土丸壓在墳上,極富意義。
3.      3.      替身,解厄用;若年用幾根竹片貼上人形,俚諺說:「擔替身仔,也著剝骨」,乃形容人沒有力氣。
以上所舉,僅憑個人經驗,也許各地有不同的風俗。

日政府未能禁絕
 日政府約在六十年前,即昭和初年,估計台灣人每一家庭年消耗金銀紙兩圓,即全台浪費一百萬圓,當時日幣一圓可買豬肉三斤十四兩。又全台金紙耗費最多的是北港朝天宮,估計每年達二十萬圓之鉅。但出售金灰的錫箔,可收回一千圓。所以日政府想盡辦法要禁絕,惟因民族的風習,根深蒂固,收效不彰。在二次大戰中,為消滅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對此雷厲風行,且以物資統治,貨源一時中斷。家母仍偷買黑市的金銀紙,防止不被日警瞥見,偷偷的燒。

 我曾在神戶的唐人街,看到有出售金銀紙的店。我又曾在成田空港看到一位台灣歐巴桑,帶一個燙熟的豬頭,使檢查行李的官員嚇了一跳。她說:「兒子要謝土。」令通譯的人大費周章。要周旋於不同民族之間,誠非易事!

2 則留言:

  1. 他會拜床母,更會為其幼年子女[收驚]

    回覆刪除
  2. 家母長於[敦親睦鄰],家住堀江町時,對面鄰居是高雄州警察署長官邸,三不五時會差遣已上小學的二女兒送煎的很香的鮮魚給署長夫人,黑市金銀紙供應處就是署長夫人回報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