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二戰前校友 -

塩埕堀江九十年慶
二戰前校友 -
堀江國民學校(含堀江尋常高等 小學校)畢業生名錄(台生)
 
昭和2 (1927) 董春成  高雄堀江尋常高等小學校
昭和3 (1928) 董大成
昭和5 (1930) 董文雄
昭和8 (1933) 黃朝娥 董赴生
昭和9 (1934) 董秀美
昭和11(1936) 彭明敏
昭和12(1937) 楊清女
昭和14(1939) 吳許清霞 董一致 鄭泰然
昭和15(1940) 張麟佑 吳德謙
昭和16 (1941) 4月改名堀江國民學校 
        陳林秀華 呂藤枝 戴英英 薛鄭秀慧 陳雪子 楊麗燕 莊道周
昭和17(1942)  陳敏和 林鎮雄 劉建昌 楊冠傑 戴友信 郭拔山 黃芳益
昭和18(1943) 張甘妹 董家美 陳彩琴 宋昭碧   劉淑真 王慶華 邱輝煌 陳毓彬 何聰明 李渭賢 蔡星泰
昭和19(1944) 楊麗珠 王貞淑 凌德宗 曾英雄 楊曉華
昭和20(1945) 吳紫霞 王慶中 陳清志
昭和21(1946) 柯錦輝 蔡瓊梅 龔黃翠預 李雪月 宋和碧 楊靜華 王仁政
昭和18(1943)入學  李炷預 邱輝清
:   昭和公元1927.3  (第6回卒業,1922.3第1回卒業)
昭和20公元1945.3  第24回卒業 
昭和21公元1946.3 第25回卒業  末回
昭和18公元1943入學  1949畢業
scl2011-06-14 10:40:47 回應
其為宏揚先人關懷文教,重視慈善之美意,先後成立「王振生翁文教 慈善基金會」、「高雄企銀文教公益基金會」及本基金會以回饋社會 。 捐助人王天賞先生伉儷 三位公子(後左起)王仁宏(現任董事長)、王仁政、王仁孚 ...
scl2011-06-12 16:16:53 回應

楊玉姿、張守真(民93)。<打狗第一小學校的故事>。《哈瑪星的文化故事》,頁105-108,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1921(大正10)年516日,改名為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因為堀江町增設了高雄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今鹽埕國小)。一時之間,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校舍來不及建,暫借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部分教室上課,至1922(大正11)年831日,始遷入固定校址(今鹽埕區必忠街186號)。
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校門似非戰後之鹽埕區必忠街186號,多人印象為向今五福四路現在校門方向。當時臨五福四路,現左右兩排店面為戰後才有。可查地籍資料求證。
scl2011-06-12 07:59:33 回應

鹽埕國小 日籍校友返家
︻記者黃良傑╱高雄報導︼卅二位高齡七、八十歲的鹽埕國小日籍老校友及八十八歲的當年日籍老師水谷幸子,昨天在日本堀江小學(鹽埕國小前身)校友會的安排,遠從日本回到高雄母校展開「懷念之旅」,受到小小學弟妹的熱烈歡迎。
鹽埕國小於日據時代名為「台灣高雄第二公小學」,後來改為「堀江尋常高等小學」,當時是專門給日本人子弟就讀的學校,只有極少數具有政商背景的家庭,他們的子女可以就讀,即所謂的「貴族學校」。
日據時代堀江小學畢業的日籍學生,目前年紀最小的老校友也有七十二歲了,最年長的老校友黃春成(台籍)是台灣校友會會長,高齡九十二歲,他昨天也陪著學弟妹回到學校,日本堀江校友會特地安排高齡八十八歲的水谷幸子教師,以及卅十二位老校友回鹽埕國小參觀。
走進校園老爺爺、老奶奶彷彿回到童年,淘氣地向正在上課的小朋友揮手打招呼,小小學弟妹以音樂演奏、勁歌熱舞,歡迎遠到的老學長們,學校也特別準備了許多受到老校友喜愛的台灣小吃,例如紅龜粿、炒米粉、豆花、臭豆腐等,許多小朋友也送給老爺爺、老奶奶捏麵人,逗得許多老校友開懷大笑。
昨天返校唯一日籍老師是高齡八十八歲的水谷幸子,她由獨子水谷浩陪侍來台進行「尋根之旅」。她表示,父親草野文葴曾任「台灣高雄第一公小學」(鼓山國小前身)校長,這是她離台六十四年來首次回到母校」。
她說,由於學校毗臨高雄港,許多日本士兵隨艦進港移防,下船後都會到學校徘徊,希望找女老師搭訕解思鄉之苦,還會透過學生傳愛慕的紙條,而舊地重遊幕幕情景浮現眼前。
scl2011-03-28 06:14:55 回應

董一致教授 生平事略


董教授生於民國16年,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二位兄長,二位姊姊,及一位妹妹。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歷經高雄堀江小學、高雄中學、爾後台灣大學(日據時代稱台北帝國大學),求學期間雖值日據時代,仍屢屢獲獎,堪為台灣人之表率。
民國38年於台灣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畢業後即留任母校擔任助教,追隨日本諾貝爾獎候選人野副鐵男教授,從事有機化學之研究,悉獲其神髓。一年之後赴美國深造,在愛俄華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歷經二年獲得碩士學位,其後繼續留在該校擔任醫學院助教二年及研究員二年。留美期間持續研究努力不輟,尤其對生化學之合成技術極具創見。民國45年返國後,受聘於母校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學科,從事生化學研究,發展出由雞母珠分離N-甲基色胺酸的高效率新方法,並開始進行雞母珠中其他色胺酸衍生物的研究。民國50年因卓越的研究成果,榮獲日本山口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誠屬國內不可多得之生化人才。
民國47年5月與高雄望族 陳啟安 先生長女秀 雲 小姐締結連理,成就半世紀的好姻緣,育有四子一女皆有所成,兒女承歡膝下,家庭和樂美滿,最受疼愛的女兒尤其體貼,照 顧 教授晚年生活起居無微不至。
台北醫學院創立於民國49年,創始之初蓽路藍縷, 徐千田 先生為首任校長,力邀當時任教於台大醫學院的 董 教授,擔任該校化學系統課程之統籌規劃與授課。在校區仍是鐵皮屋及黃土堆的克難環境中, 董 教授每日的午、晚餐就是妻子為他準備的二個愛心便當,在教學與研究工作皆繁重的情況下,樂天知命的他全心投入普通化學及有機化學之教學,並協助分析化學、理論化學之施教,及至民國51年9月生化學教學伊始, 董 教授正式受委任為北醫生化學科主 任 教授。北醫能在創校初期,讓醫、牙、藥學各系得以同時開課,進而奠立今日之規模, 董 教授之投入與奉獻實為功不可沒。
教授之二哥 董大成 先生與姐夫 林國煌 先生,一門三傑皆任教於生化學科 ,同為醫學界之先驅、台灣生化界之巨擘。 董 教授終其一生奉獻北醫,主持生化學科長達卅載,間擔任過醫學系主任及天然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退休後仍擔 任名譽 教授,可謂「一生戎馬為北醫,馬革裹屍方罷休」。
教授不僅學有專精、貢獻宏偉,且為人謙沖敦厚、工作認真負責,其研究精神之貫注數十年如一日。發表之學術論著凡四十餘篇,歷年來屢獲國科會獎助,並兼任多所大學博士學位評審委員,造就人才無數。晚期更致力於拓展國內外大學研究交流,兼任日本金澤醫科大學客座教授,常派北醫同仁赴日進修交換研究心得成果豐碩,對於台北醫學院國際學術聲譽之提升、師道之宏揚,貢獻良多,同儕無不欽慕景仰。
教授一生淡泊名利、清高自持,熱愛研究、奉獻教育,除了保有鄉下人的率真與樸實,更兼具學者涵養與氣度,提攜後學不遺餘力,一生對朋友有情有義、豪氣干雲,對家庭亦盡心盡力、全心付出,其一生可謂「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的最佳典範。(文/ 董 教授家屬)
由 juling 發表於 May 12, 2008 04:21 PM
scl2011-03-27 13:53:09 回應

張甘妹教授

塩埕前身崛江國民學校1943(昭和18)年畢業,省立高雄女中台大法律系畢業。早年在田徑(短跑及跳遠項目)叱吒一時,從1953年起就在台大法律系任教,曾任大法官、省府委員,為台大 榮譽 教授,她在體育及學術的傑出成就,堪稱得智體群美五育的最佳典範。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Kan-mei Chang
學歷  臺大法學士、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東京大學、慶應大學研究
教授科目  犯罪學;刑事政策;犯罪學專題研究;刑事政策專題研究

期刊論文
1.      日本之犯罪被害者保護制度  刑事法雜誌39卷1期 1995.02
2.  台灣被害者學研究  被害者學研究(日本)第五號  1995.03
3.  回顧與展望  台大法學基金會通訊慶賀台大法律學院成立特刊  1999.12

學術研討會論文
1.      台灣犯罪被害者保護  12屆國際犯罪學會議  韓國犯罪學會  1997.08.02

專書
1.      刑事政策  三民書局  1997.04增修版
2.      犯罪學原論  自行出版  1999.09修訂版
scl2011-03-27 13:48:57 回應
郭拔山是選壇大砲郭國基之長子,經營大舞台戲院和大舞台書苑。
scl2011-03-26 06:25:32 回應
南星會──
 何聰明 陳文雄 李明男 許劍雄 龔顯耀 商顯宗 董春成 許昭榮 許江陶 潘印雄 何清欽 何精泰 高武清 林進助 吳果毅 蔡恆雄 劉森淞 劉永昌 陳信男 許重義 洪芳益 蔡仁壽
scl2011-03-25 17:12:38 回應

塩埕校友彭明敏
昭和11 彭明敏
彭明敏於1923年8月15日出生在臺中縣大甲,排行家中老么,父親彭清靠在台北醫學校畢業後便在大甲行醫濟世,後在高雄市塩埕開設彭婦產人科病院,家中有很深的基督教信仰。與長老教會有長期與良好的關係。
彭明敏自幼就讀高雄市堀江小學校,後進入高雄中學就讀,但是後來因為與教官的衝突而轉入兵庫縣關西學院就讀,畢業後考取第三高等學校預科。彭明敏就讀第三高等學校時沉迷於法國的自由思想之中,並且有意攻讀法國文學;但是因為家人的要求之下,於大學時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科。
1944年日本政府取消原本文科大學生的緩徵令,彭明敏本人也在徵召的名單之中;彭明敏由於不願意為日本人服役,於是前往長崎投靠長兄;而在前往長崎的途中,彭明敏所搭乘的船隻由於受到美軍轟炸,而失去左臂(後來終生裝上義臂)。在彭明敏於長崎長兄家療傷之時,彭明敏目睹了8月9日美軍對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歷史事件。
著名的國際法學者,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曾經與謝聰敏魏廷朝1964年共同起草著名的「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也因此宣言而被國民黨政府判刑八年,並於1970年在重重特務的監視下神奇逃離台灣,抵達瑞典,之後在海外流亡了二十餘年。1992年台灣民主化後返回台灣,曾經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1996年的總統選舉。由於彭明敏在台獨運動中的代表性地位,很多人稱他為「台獨教父」。
scl2011-03-25 07:18:13 回應

德謙醫院是座落於九如路、民族路口的五星級婦幼醫院及坐月子中心,樓高十樓,擁有歐式巴洛克建築外觀,處處精雕玉琢的雕刻藝術、羅馬柱、咖啡色調的屋頂斜瓦、酒瓶欄杆,輔以白色歐式格子氣密窗,以及外牆蒙地卡羅大理石,舖陳出高貴典雅的氣息。
院內以人性化尊榮的設計,打造歐式古典大廳及候診區,柔和的色調,舒適的視覺,營造出浪漫溫馨的空間,身處其中,宛如置身於五星級大飯店,完全沒有一般醫院給人的刻板印象,舒緩就診時緊張不安的情緒。
德謙是高雄市第一家婦幼醫院,由婦產科前輩吳德謙所創立,而由其三位公子繼承衣銥,過去即以醫療品質、技術及設備領先,現在更以嶄新的姿態,重新打造一座高雄新地標,融合醫療、坐月子、休閒、藝術的尊榮空間,以及全市首創室內電腦立體停車塔,讓停車無煩腦。
更有舒適的個人待產室及家屬休息區,雅緻病房,頂級坐月子中心提供無限上網,新生兒由小兒科醫師及專業醫護人員悉心照顧,結合中醫師、營養師,提供專業飲食調理,採用先進紅外線消毒櫃及RO濾水系統。
德謙醫院在產科及高危險妊娠、婦科腹腔鏡手術、不孕症及坐月子、小兒科等服務,不斷追求進步,將來也會提供醫學美容服務,強調安全、人性化、醫療品質、技術及設備領先,更以提供最好的服務為標竿,希望成為南部地區首屈一指的婦幼醫院。
scl2011-03-25 07:03:05 回應

董大成前院長


北醫第四任院長,董大成先生於日前(3月1日)不幸遺世人間,享壽九十三歲,舉校哀傷。這不僅是台灣醫學界的一大悲慟,也使得北醫痛失了一位大家長。

董大成先生,生於1916年,台灣高雄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畢業,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酵素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台北帝大副教授、台大醫學院生化學教授、台大醫學院生化科主任、台大生化研究所所長、紅十字會台灣分會會長、台灣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食品衛生營養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癌症醫學理事長等要職。
董大成先生為我國著名生化學學者,畢生貢獻於醫學基礎研究、教育及社會公益,而在學術上之成就,包括率先於腎臟中發現氨基酸去甲基酵素,開啟國內生物化學研究之門,並於氨基酸代謝、豆類有毒物質之去除、蛇毒中毒之機轉、黃麴毒素與多氯聯苯之研究上有重大成果。其中,發現具有抑制腫瘤性質之雞母珠毒蛋白,不僅為植物抗癌物質研究上展開新頁,並為國際學界多所肯定。
北醫創校初期,榮聘董大成先生主授生化學科,建立起長久良好的關係。1981年,董先生擔任北醫第六屆董事,並於1983年敦聘為院長。董院長於1983年至1986年擔任院長期間,非常重視學校的研究風氣與學術發展,於任內成立北醫第一個研究所——藥學研究所,藥研所的成立,對於北醫的學術與教學水準顯著的提升,居功厥偉。董院長為因應對於中藥學急切的研究需求,也曾於院務會議中,率先提議並通過增設中藥醫學研究中心,促成北醫成為中藥醫學之重鎮。
在行政革新方面,董院長強化了行政會議功能、增加院務會議成員以利院務之推展及意見之溝通,成立學術委員會推動教學及研究,促成行政辦法齊一之準則、加強醫學教育功能、醫學及藥學系之分科等重要措施。在附設醫院方面,董院長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新,於任內致力改善附設醫院的硬體及儀器設備,增加病床數量,奠定了日後升級區域醫院的根基。
董大成先生不僅為生化、營養界培養出眾多人才,也積極參與紅十字會、台灣醫學會等社會公益及學術服務團體。董先生之研究成果更廣泛應用於改善國人之營養健康上,從中藥、蔬菜及水果魚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包括食米中添加維生素B等研究,均以社會福祉為考量。至2007年生病前,即使高齡已經九十,董先生仍保持每月至少返回研究室進行研究的習慣,令人動容。
董大成院長終生從事研究達四十五載,發表學術論文計兩百四十餘篇,教育英才無數,長期奉獻社會。如今董院長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所奠基下的建設發展,則永遠嘉惠北醫師生,而他的熱情與努力,也將長留於全體北醫人心中。(文/編輯部)
蘇慶華所長製作之追憶董大成前校長PowerPoi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