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

高雄中學官網校史沿革

校史沿革

  1920(大正9),打狗改稱高雄,同年台灣總督府設置高雄州,包含今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日本政府為了讓州內日本人子弟可就近升學,於1922(大正11)2月開始籌設第一所州立中學校。學校原本規劃設在屏東,不料預定地發生嚴重火災,高雄的三塊厝因地理位置、衛生環境最佳脫穎而出,成為最終設校地點。41正式創立「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招收小學校、公學校畢業生,修業5年,51正式開課。1927(昭和2)3月,第一屆學生畢業。初創時期,僅招收東、西二組,爾後逐年増班,至1943(昭和18)全校已有學生20組。
日治時期,本校歷經吉川祐戒、西卷南平、本田喜八、大森丈之助、松井實五位校長,具為一時之選的教育家。19444月,高雄州政府在左營增設第二中學,任命內藤理八為校長,本校改名為「高雄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自1922531起,古典優雅、散發著濃郁南國風情的清水紅磚校舍,一棟棟逐年落成;用高級檜木構築的茶水間、洗臉台、軍械庫與武道場,精巧細緻,錯落在紅樓週遭,別具均衡的美感。
  1945(民國34) 814日本向盟軍投降,國民政府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派陳啟清接收高雄,包含高雄一中、二中,負責保管財產設備,聽候政府派員接辦,一中校舍大致完好,左營二中校舍大半毀於5月的盟軍大轟炸。12月本校更名為「台灣省立高雄第一中學」,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於12日派台北二中數學教師林景元為校長,兼掌「台灣省立高雄第二中學」(繼任校長陳芳艸、林一鶴),兩校共用一塊校地,校務各自獨立發展。1946(民國35)8月,本校成為完全中學,招收高、初部學生,各修業3年。1947年初爆發「二二八事變」,本校淪為事變現場,教育處下令解散二校全體員生,命林一鶴接管一中校務,42正式繼任校長。9月,奉命合併省立高雄第一、第二中學,改稱「台灣省立高雄中學」。
  1948(民國37) 831林一鶴調省教育廳服務, 91派教育廳督學王家驥為校長,619月屆齡退休。王校長提出校訓-「自強不息」與雄中精神-「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作為雄中生的精神建築。在職24年間,穩定校園秩序,清整校園環境,陸續興建教職員工宿舍、音樂館、美術館、群育活動中心、第四和第五棟大樓、圖書館以支援教學,使本校成為教育部指定的科學教育實驗學校,教育廳指定的教育革新召集負責學校。王校長堅持教育理想、五育並重、有教無類與愛的教育,被稱為「精神富貴、老師不死」的教育家。王校長創辦《省立高雄中學校刊》、《雄中青年》,並配合政府教育政策,在高、初中部都曾經分春、夏兩季招生,也招收過夜間部、山地學生班、技藝訓練班、空中補校、三軍官校先修班等。
  1955(民國44)成立鼎金分部(今市立鼎金國中),招收初中部學生。19578月高雄市試辦初中免試升學,鼎金分部歸劃高雄市政府管理,改為高雄市立第六初級中學。1962(民國51)8月,實施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本校初中部停止招生,本校乃成為高級中學。7月最後一屆初中畢業,9月全校高中部學生有66班。598月,台灣省政府令本校改名為「台灣省立高雄高級中學」。
  1972(民國61) 91,教育廳調派國學造詣深厚的員林中學校長熊惠民繼任。熊校長在職8年,於1980830退休。任職期間,創辦《雄中導報》,陸續興建弘毅樓、工藝館、物理館,1977(民國66) 725本校遭受賽洛瑪颱風重創。 197971,高雄市升格為院轄市,本校改隸於高雄市政府,更名為「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198091,市政府調派前鎮高中校長朱迺武蒞任。朱校長學養深厚,作風開明民主,有大家風範,首任十年中,創辦雄中、雄女大露營,成立音樂實驗班和學生聯合自治委員會(由學生票選會長),首創週六校園開放學生穿著便服的先例,並與韓國尚文高中締結為姊妹校。期間積極淘汰老舊危險建築,新建第六棟教學大樓、科學館、體育館、藝能館等。1991(民國80) 21 ,朱校長與高雄女中師蔚霞校長職務對調。師校長在任4年,正值台灣社會民主自由風潮高漲之際,本校體育館爆發嚴重的政治鬥毆,媒體以血染民主聖地稱之為「三一四事件」,1995年元月師校長辦理退休前,陸續開辦體育班(男、女兼收),完成PU跑道和游泳池。
  199521,朱迺武校長在本校教職員工、家長、校友的期盼下,奉命由高雄女中回任本校。4年半任期間,創辦《雄中學報》,完成綜合大樓和一座網球場,把校史室遷到綜合大樓二樓寬廣的空間,並全力支持建構設備和充實內容。199981,朱校長屆齡奉命延長半年退休。同時,新莊高中校長(原本校教務主任)潘輝雄,依規定經遴選過程成為本校校長。潘校長辦學沉著穩健,在教育改革的浪頭上持續進步,辦學兼重數理科學、資訊教育與人文鄉土,積極鼓勵學生對外競賽,頻獲最優成績。
  200681,潘校長榮退,原三民家商黃秀霞校長經過遴選程序正式蒞校繼任視事。黃校長立足全人教育的根基,宣示要: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以厚植實力,守法守紀、奠定自由民主學風,以正確的價值觀型塑學生高尚的品格,以人文素養豐富雄中人的心靈生活,良好的人際互動以培養挫折與容忍力,感恩惜福以尊重生命本質。20074月,與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合辦「南國的十字星-雄中特展」,推動第一屆紫檀花文藝季。 本校現有六十九個班級,學生二千九百餘人,教職員工二百三十餘人。為本市歷史最悠久、設備優良、師資陣容整齊、培養無數人才的卓越高中。
http://web.kshs.kh.edu.tw/school_history/main01
yc2012-09-06 12:55:07 回應

[日本政府為了讓州內日本人子弟可就近升學,於1922(大正11)2月開始籌設第一所州立中學校。]>>
北中南三中學校設立均早於高雄中學校,惟並非自始就是州立。
建國中學創始於1898年(明治31年),初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僅有日籍學生十名,為臺灣中等學校之先聲。1922(大正11)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等學校」。
台南二中創立於西元1914(大正三年)5月,原名「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為日治時代臺灣中南部最先設立之中學,且主要設定為日籍青年就讀,設備充實。
臺中一中,創建於1915年,當時中部士紳林烈堂、林熊徵、林獻堂、辜顯榮、蔡蓮舫等人,有感於日本殖民教育對臺人之不公,遂集結眾人創辦臺中中學校,即臺中一中之前身,為臺人爭取教育主權之象徵,亦為第一所專為培育臺籍學子所設立之學府,創校紀念碑首二句即為「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於臺灣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scl2012-05-15 02:41:58 回應

有教無類與愛的教育,被稱為「精神富貴、老師不死」的教育家。>>似有商榷之處。
王校長可謂法家難稱教育家。其執行校規嚴峻,不少學生留下不堪回首的烙印。
接受施性忠寄讀雖謂美譚,亦不無私相授受之嫌。
scl2012-05-15 02:28:28 回應
高雄中學校全校學生20組是規劃之最大容量。故有二中之籌設。
scl2012-05-15 02:22:52 回應

派台北二中數學教師林景元為校長>應稱首任校長。
陳啟清僅以地方士紳身份奉派做形式上接收。實際清點交接改制任用教職員才是學校順利繼續關鍵,林景元校長費心費力豈僅負責盡職,更是功不可沒。
scl2012-05-15 02:07:52 回應
左營二中校舍大半毀於5月的盟軍大轟炸。>似人云亦云,有待史料還原史實。
scl2012-04-03 05:24:10 回應

1962(民國51)8月,實施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本校初中部停止招生,本校乃成為高級中學。7月最後一屆初中畢業,9月全校高中部學生有66班。598月,台灣省政府令本校改名為「台灣省立高雄高級中學」。
這一段文意不清楚!
本校初中部停止招生,本校乃成為高級中學。>但有初中未畢業之在學生,並未成為高級中學。校名仍為「台灣省立高雄中學」,簡稱省立雄中或雄中。至1970年8月才改名。至少尚有兩屆初中畢業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