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婆媳相處感言/王秉彝

 民國二十九年,我出生於四川重慶,內人在民國三十四年出生於浙江。小時候各隨家庭遷移台灣,分別定居高雄、台北兩地。家父生於民前四年,實際上,來台時申報有些錯誤,應該有百歲了。惟於91年9月19日 蒙  主恩召,安息主懷。家母生於民國四年,腦筋及肺功能,還算健康,但不定時有一些精神燥憂症,三個月前,開了生平第一刀,右大腿、骨盆關節,換裝了人工關節。    
    來台時,我們住的是台鋁宿舍,沒有置產觀念,也無能力置產,因此隨後來台的外祖父、叔祖爺也都住在一起,自然埋下大家庭的種子。民國五十七年,跟內人結婚後,加上小孩,真是四代同堂。如今外祖父、叔祖爺早已不在人世,我們也搬過家,但父母、內人、小孩、媳婦還是住在一起。算算婆媳相處至今,已具三十五年未曾中斷,可說在今日社會,是難能可貴的。
    日前高雄市中華倫理教育學會,舉辦高雄市第八屆『模範婆媳』選拔,經過初審、複審後,家母及內人很榮幸當選高雄市第八屆模範婆媳。婆媳之間相處融洽,能讓家庭和諧,減少家庭糾紛,最大受益為兒子與丈夫,讓我能全心投入工作。在此亦特別感謝這次主辦單位中華倫理教育學會與所有協辦單位。家母與內人能建立和諧的生活,除彼此了解、互相考慮、容忍外,絲毫沒有在扮演『主』或『從』,也沒有誰看不慣誰的心態。反而我跟內人會小有爭執,但家父母同內人,三十五年來,真是沒有互相板著臉、大聲過一次。各司其職,表示的也都是擔心與關懷。家裡不如意的事,跟別的家庭一樣煩、一樣多,但處理的方式都融洽了真誠的愛。
    近五年來,家父母進出醫院的頻率增加,不論門診、急診、住院、加護病房,內人均親自陪伴。內人不會開車、不會騎摩托車,但往往不是來回三公里用走的,就是騎腳踏車送飯至醫院。即使在家裡碰上灌腸、清洗大小便,亦從無怨言,目前雖有僱用一位印尼看護工,照顧家母,但我的工作,每星期有幾天在台北,所以主要照顧責任及舒洩老人家情緒的工作,仍然落在內人身上,住家附近大小醫院,認識的醫師反而比我多得太多。
     本來這些家務事,不足掛齒,一則,經不起好友蘇董事長信吉一再鼓勵,二則,我能全心投入工作,不為家務事操心。如此三十五年來,內人均未要求回報與感謝。今獲悉有此機會,能牽出婆媳相處案例。故欣然揮文,希能對社會、家庭有所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