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搶救高雄活寶 / 謝一麟

搶救高雄活寶
謝一麟
日前因豪雨不斷而坍塌的「中都市場」(高雄市三民區中都街),不知道高雄市官民從斷瓦殘壁中看到了什麼?這是文化公共議題,不是單純的產權糾紛而已。還記得去年10月由業主自行拆除,目前山牆已被敲掉的大舞台戲院(鹽埕區大仁路)嗎?這座被葉龍彥老師認為國內十座完整保存之一的老戲院,是1947年由澎湖籍建築師蕭佛助在戰後滿目瘡痍的鹽埕區設計起造,希望帶動戰後的民生經濟發展。
1966年落成的「中都戲院」也是蕭佛助設計起造,一樓為傳統市場(即中都市場),這種戲院與市場共構,期望帶動地方繁榮是蕭佛助從事建築營造業以來一貫的理念。他生平建築了高雄市七間戲院,期望在戰後提供民眾一個紓解身心的正當娛樂,且在戲院周圍規劃市場以及「販仔厝」(即中都市場),旨在帶動地方經濟繁榮,所以蕭佛助起造戲院、規劃市場的路線,正好和高雄都市軸線時代發展相輔相成,從鹽埕,跨過愛河,到苓雅寮、中都、三鳳中街。其建築作品是研究高雄戰後建築美學,受到西方現代主義影響最好的教材,也是都市發展的歷史案例,現在岌岌可危的大舞台戲院與中都戲院(市場)就是僅存的兩件活市寶。
「中都」地區名稱即因「中都戲院」而來,緊鄰愛河東岸,大概建國路與中華路所圍起的區域。1899年,日本的「鮫島煉瓦工場」(現今「中都磚窯廠」前身)看中此區的地質與地理條件在此設廠,其後附近陸續有酒精、石灰、製罐等產業設廠,此區逐漸形成磚窯與相關工廠工人的生活聚落區,都市發展軸線也由「三塊厝」移動至此,戰後更因中都戲院與市場的共構建設,再次帶動地區的繁榮。
近期市府拆遷中都地區同盟路邊的住戶,規劃成「中都愛河溼地」及「中都重劃區」欲作土地活化開發,也連結美術館以南的愛河東西兩岸發展。官民都想要發展,但發展可以有很多方式和策略,不是每一個地區的都市規劃都要像高美館周圍那樣炒作。中都地區若結合現有地理條件以及歷史文化背景,發展成低密度的住宅區,區內有溼地有愛河有綠地;有活化利用的中都磚窯廠文化園區可以散步蹓狗作文化旅遊點;中都戲院轉型為供地區學校、團體、藝術團隊排練展演的小劇場並展售創意商品,適當規劃手法結合具有草根生命力的傳統市場,這樣不是多方均贏的都市發展策略嗎?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31/today-o11.htm

1 則留言:

  1. 數月前有[大舞台戲院]有關工作者找到此blog

    請協助!

    實在愛莫能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