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尋回歷史的記憶(六燃探索書序)./ 張炎憲





尋回歷史的記憶(六燃探索書序).

認識 林身振 先生是種巧合,也是種機緣。在我擔任國史館館長時, 有天 林炳炎 先生帶著 林身振 先生來到國史館,調閱資源委員會檔案, 查出艾格洛夫博士(Dr.Gustav Eglof)所提「大口煉製廠報告(Takao Refinery Report)」。兩人得此珍貴史料,真是喜出望外,如獲至寶。

看到他們兩人追尋台灣史料、重建台灣歷史的熱誠,使我感動萬分。 兩人都是國立成功大學畢業, 林炳炎 先生服務於台灣電力公司, 林身振 先生就職石油公司。林炳炎對台電歷史、 台灣工業發展史著力甚深,甚至遠赴美國尋找台灣史料。 林身振 先生是其學長,由於長兄林曙光(本名林身長)薰陶, 也是充滿歷史癖的人士,以其專業,尋找「第六海軍燃料廠」 的資料,並撰寫其歷史,又由 黃萬相 先生翻譯《第六海軍燃料廠史》 ,兩人之撰述和譯作相輔相成,彙集而成《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 一書。

閱讀之後,我深感日本人做事的嚴謹努力, 雖然六燃廠自創立至日本戰敗,才14個多月, 卻留下許多縝密規劃寶貴資料和361名嚴格訓練本地精英, 以及日本人士的感懷回憶錄。戰後「六燃廠」改稱「高雄煉油廠」, 林身振 先生在此服務15年,對該廠的沿革發展相當瞭解, 今日由他負責編輯出版,是最恰當的人選。

由這些資料中, 我發覺台灣石油工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日治時期的基礎上, 沒有早期日本人的經營,就沒有今日的台灣中油和台塑石化工業。 歷史發展是建立在世代傳承上,台灣史的連續也是如此, 絕不能因意識型態的差異、政權的對立,而以人為的力量予以斷裂。

因國史館的典藏資料而結緣,亦因相同的歷史感而成知友。 在 林身振 先生的身上,我感受到 林 先生為重建台灣歷史的苦心, 也看到台灣人那份樸實勤奮的美德。

張炎憲(簽名式)
教授

前國史館館長

4 則留言: